陕西茯茶的诞生、兴盛、消亡与复兴
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陕西茯茶的诞生、兴盛、消亡与复兴

  历史悠远

  自古岭北不植茶,唯有咸阳出砖茶。”咸阳茯砖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,它缘起秦汉,兴于唐宋,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,数百年来与粮、奶、肉一起,成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。咸阳茯砖茶因茶品中生长繁殖有“金花菌”,极大地改变并提高了茶品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,这是茯砖茶的品质比其他茶品独特的原因所在。

  “茯砖古茶,秦人所创。绵延四朝,戊戌移湘。历经半世,乙丑归宗。”

  诞生

  从汉代开始,咸阳就成了“官引茶”到中原的集散地。咸阳位处关中腹地、泾河下游,秦时开浚的郑国渠,渠口位于咸阳境内的泾河上。南北货运因秦岭天堑阻隔,陆路难行,主要靠水路运输,泾河下游水面宽阔,船运到咸阳码头后必须转水路为陆路。为方便运输,就必须在咸阳另行加工,压缩体积,才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北各地乃至中西亚各国,遂形成加工制作输运中心枢纽。

  从宋时起有了以茶治边的政策,朝廷设有“茶马司”以茶易马,与边民进行“茶马交易”,统治边民,从中获利。北宋神宗熙宁年(1068年),由于机缘巧合,茶商无意间发现茶叶中长出了“金花”(冠突散囊菌),使得茶叶口感、功效明显改善,所以进行摸索试制,遂形成了“茯茶”这种独特的长花茶。

  兴盛

  明清和民国时期茯砖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。

  茯茶起初是散茶,后来为了便于驼队运输,又在咸阳压缩茶叶体积,逐步把散茶制成茶砖,俗称“咸阳茯砖茶”,又称“咸阳砖”。茯砖茶形成定型是在明洪武元年(1368)前后,距今643年。

  《泾阳县志》载:“清雍正年间,泾邑系商贾辐辏之区”。在咸阳境域经营茯砖茶的商户门店达86家,每年每家约300-500吨,茶行、茶庄、作坊、茶商号店铺林立,商贾云集,热闹非凡。当时咸阳茯砖茶除销往西域各地外,更远销至俄国、西番、波斯等40余国家。

  据卢坤《秦疆治略》记载:“官茶进关,运至茶店,另行检做,转运西行,检茶之人,亦有万余。”古有“茯茶驼队十里外,茶香已入牧人家”之说。

  消亡

  咸阳在抗战前有茶厂六十多家,自武汉沦陷后,受到战火波及,仅余延顺、裕民、天泰运、裕兴中、昌盛等八家。

  新中国成立之初,咸阳成立了人民茯茶厂,生产的红星牌茯砖茶享誉西北。1953年,公私合营生产规模扩大,组建的大型茶叶加工企业“陕西咸阳人民茯茶厂”,使咸阳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和加工地。

  1958年,按照国家“多快好省”建设方针,考虑到咸阳生产茯茶的原料转运问题,中央要求把加工生产转移到茶产地,取消陕西咸阳人民茯茶厂,将茯砖加工的任务全部交由湖南省承担。

  咸阳茯砖茶在1958年后绝产。

  复兴

  为了拯救600年造就的咸阳茯砖茶这一传统产品,传承这让世人神秘莫测的传统工艺绝技,2006年起,陕西省供销合作社组织专门人员,数奔咸阳,找到了几位耄耋之年的老茶工和一批制茶历史资料,搜寻到一些四、五十年代遗留下来的制茶工具、模具,对传统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紧急的保护性恢复研究,并根据整理出的工艺技术数据成功恢复筑制出了复制产品,经专家和老茶工品审,品质风味已完全实现复原。

  小规模的试验取得成功后,在陕西省政府和省供销社的支持下,省内研发团队连克难关,将多年的小规模作坊式生产,变成标准化的生产线。这也标志着恢复陕西省具有600年历史的传统茶叶生产制作工艺,重塑陕西茯茶这一历史品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。

  2011年,“茯茶制作工艺”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2013年,陕西“咸阳茯砖茶”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“咸阳茯砖茶”推介会。使咸阳茯茶走上新的复兴之路,逐渐成为让更多人能够喝的到的好茶。

     (编辑:晓林)

      来源:中国茶叶流通协会     北京茶世界

声明:《北京茶世界》自媒体公众平台,自2017年5月1日问世以来,立足北京,面向国内外主要为茶界与消费者之间提供茶界信息与文化知识传播、品牌宣传推广、各种资源对接、发展与活动策划等多种业界和跨界以及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所有信息以及其他内容,只供大家借鉴参考。

本平台主要内容:传播茶文化、茶知识、茶健康,关注茶事活动、茶博会,宣传推广国内外茶、茶具、茶服、水以及产品营销、招聘等方面的信息广告,还有茶文学、茶图片......。内容量且丰富,切实为大家真心服务。  

Baidu
map